1、保险柜撬不开舍弃偷窃的是不是是犯罪暂停
这样的情况应认定为犯罪未遂而非犯罪暂停。犯罪暂停强调行为人基于自己意志主动舍弃犯罪或有效预防犯罪结果发生,核心是“自动性”。而犯罪未遂是已着手犯罪,因行为人意志以外是什么原因未得逞。
在撬保险柜撬不开而舍弃偷窃的情形里,撬不开保险柜是客观障碍,并不是犯罪人主动、自愿舍弃犯罪,是意志以外的原因致使犯罪未能完成,符合犯罪未遂的特点。
为防止此类犯罪行为,一方面要加大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公民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让潜在犯罪人认识到犯罪后果。其次,财物所有者要加大安全防范手段,如安装更坚固的保险柜、监控设施等,增加犯罪困难程度。
2、保险柜难开舍弃偷窃,能不承认定犯罪暂停
保险柜难开舍弃偷窃,一般能认定为犯罪暂停。
犯罪暂停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舍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预防犯罪结果发生。判断是不是构成犯罪暂停,重点在于行为人舍弃犯罪是不是出于“自动性”。
若行为人因保险柜难开,在可以继续推行偷窃行为、大概获得财物的状况下,主动舍弃了偷窃行为,这种基于自己意愿停止犯罪的状况,符合自动舍弃犯罪的特点,应认定为犯罪暂停。
不过,如果行为人舍弃是由于出现了使其觉得客观上没办法继续推行犯罪的状况,如听到外面有动静以为要被发现等,就不可以认定为自动舍弃,而可能是犯罪未遂。所以,保险柜难开舍弃偷窃一般可认定犯罪暂停,但需结合具体状况判断。
3、撬保险柜未成功舍弃偷窃算犯罪暂停吗
撬保险柜未成功后舍弃偷窃,一般可认定为犯罪暂停。
依据《中国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舍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预防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暂停。判断是不是构成犯罪暂停,重点在于行为人舍弃犯罪是不是出于“自动性”。若行为人在撬保险柜未成功时,在客观上仍有继续推行偷窃行为的可能,但基于我们的意愿主动舍弃犯罪,不再推行后续偷窃动作,这种情形符合犯罪暂停的自动性需要,可认定为犯罪暂停。
对于暂停犯,没导致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导致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所以撬保险柜的行为人若构成犯罪暂停,会依此规定进行量刑考量。
当探讨“保险柜撬不开舍弃偷窃的是犯罪暂停”这一问题时,除去明确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为犯罪暂停,还有一些有关问题值得关注。譬如犯罪暂停后的法律后果,通常来讲,对于暂停犯,没导致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导致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另外,怎么样断定这里的“损害”范围也很重要,它既可能包含物质上的损失,也会涉及对被害人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假如你在遇见类似偷窃犯罪有关的法律情形,对于犯罪形态的认定、法律后果的承担等还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精确解答。